2025年, 第34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5-10-15
  

  • 全选
    |
    不同视角下罕见病药物政策研究专栏
  • 许迎玲, 杨悦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17-2026.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关涉世界科技前沿,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但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仅凭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如何提升产品可获得性、助推罕见病患者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地区形成了通过立法,尤其是专门立法破解产品供应困局的有益经验。随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提升,借鉴比较法经验开展国家层面专门立法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伴随国家罕见病防治与保障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应当尽快制定和发布促进罕见病药品医疗器械发展法。该法为促进型立法,以赋权、激励、支持为主要调整手段,在清楚界定罕见病等基础性概念基础上,对既有激励政策具体化、对比较法经验进行本土化,创设性地设置产品资格认定、市场独占、税费减免等激励制度,在法治轨道上以制度创新、制度合力提升产品可获得性,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 崔娜, 刘凯, 董全亮, 田丽娟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27-203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梳理我国罕见病药物相关政策,探究其对罕见病药物上市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分析政策实施效果及不足,进而提出完善罕见病药物政策的建议。方法:对我国2018—2024年出台的罕见病药物研发注册和医疗保障方面的政策以及批准上市的罕见病药物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我国罕见病药物政策目前集中在药品上市前研发注册和上市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政策推动下,我国本土罕见病药物研发难度降低、上市加速,在研管线和上市数量持续增长,医疗保障政策在保障罕见病患者用药可及性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灵活的临床研发策略使境外罕见病药物在国内加速上市,国内多数在研管线也在多项政策的引领和有效叠加下加快研发进程。结论:未来我国还应加快制定纲领性文件并持续完善构建罕见病全面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激励我国本土制药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鼓励罕见病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上市,促进我国罕见病事业快速发展。
  • 药物临床试验规范与进展专栏
  • 倪琪, 刘毅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36-2040.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遗传资源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对其从事的科学研究既存在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存在生物安全隐患。为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促进人类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并相继发布了多项关于人类遗传资源行政审批管理的通知,对相关审批流程进行调整。如何在规范管理基础上,优化临床试验、科研项目的监管及申报流程,成为医院管理面临的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条例》和《实施细则》为背景,结合实际申报过程各环节的审查特点,总结了近4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机制、相关制度建设及申报情况。围绕人类遗传资源采集、保藏、国际合作科学研究、信息对外提供或开放使用几个方面,归纳总结项目申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推进临床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为医疗机构在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方面提供参考性建议。
  • 综述
  • 左锐, 周秋华, 季晓君, 苏进财, 徐丹, 吴舰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41-204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蛋白酶体广泛分布于细胞中,在绝大部分细胞生物学途径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以维持蛋白质稳态,分为组成型和免疫型。研究发现其功能异常与肿瘤、感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当前已上市药物主要为泛蛋白酶体抑制剂,另有部分免疫型蛋白酶体抑制剂在研。本文对蛋白酶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理病理学作用以及药物研发现状做一综述,为蛋白酶体的研究及靶向药物开发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 赵晓禹, 周吉银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49-2056.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药物、医疗器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试验中,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安全和权益尤为重要。临床试验完成和终止的伦理审查作为跟踪审查的重要一环,是保护研究参与者安全与权益的重要措施。伦理委员会对申请完成和终止试验进行审查,给予是否同意完成或终止试验的意见,如果经审查认为试验还需做进一步处理,可以出具修改后同意的意见并列明建议和意见。笔者针对伦理委员会实际工作情况与经验,对目前临床试验完成和终止的伦理审查问题进行梳理,特别是临床试验终止的原因、被迫终止临床试验的危害、伦理审查要点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为临床试验的完成和终止审查提供具体参考。
  • 耿志宇, 白明欣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57-2061.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加速术后康复的目标是改善术后恢复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恢复质量量表是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术后健康状况的推荐指标。近期研究表明,小剂量或亚麻醉剂量艾斯氯胺酮作为全麻辅助用药可以减轻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阿片药物用量,减少术后痛觉过敏,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本文将综述小剂量或亚麻醉剂量艾斯氯胺酮在围术期的多模式镇痛中,对成人患者不同类型手术后恢复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 田书婷, 刘莉, 邓轶方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62-2067.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复杂的结构。目前,由于缺乏表征子宫内膜发生、发展特性的研究模型,子宫内膜疾病机制研究和治疗药物开发受到一定的限制。类器官是一种自组装的三维细胞结构,能够保留其原生组织的许多生理相关性和功能特征。子宫内膜类器官遗传特征、组织学特征、生物学特征保持了与原始组织、器官的一致性,同时不仅能响应外源性激素在体外重现子宫内膜的生理周期,还能模拟胚泡植入的复杂过程。本文综述了子宫内膜类器官在生理生育、疾病研究以及临床转化中的应用与展望。
  • 实验研究
  • 王灿红, 弓宝, 吴玉兰, 牟俊宇, 程小玲, 魏建和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68-207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沉香自古多熏香使用,有“镇静安神”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沉香有良好的促睡眠作用,药效成分主要为倍半萜化合物。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阐释。本研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接验证沉香倍半萜化合物防治失眠的作用机制及可能的药物靶标。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已知的沉香倍半萜类化合物、防治失眠的关键靶点及其结构式,利用AutoDock软件对化学成分及其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收集沉香倍半萜化合物186个,通过分子对接与关键靶标相互连接打分,一般选择阈值为Affinity≤-5 kcal·mol-1,评分越低表明配体和受体之间的亲和力越高,认为具有潜在亲和力。亲和力最低的构象作为最佳对接构象并进行可视化。分子对接发现,186个化合物中有5个化合物均可与选定的8个关键靶标高度结合。采用体外神经细胞活性筛选,研究5个化合物(G32,G39,G40,G41,M18)的神经保护活性,IC50分别为(6.22±0.35),(5.72±0.22),(4.37±0.56),(4.03±0.26),(3.05±0.13) μmol·L-1,阳性药地西泮IC50为(3.12±0.18) μmol·L-1,化合物M18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略优于阳性药。结论:研究表明,已报道的部分沉香倍半萜化合物可与失眠相关靶标高度结合发挥作用,这为沉香用于防治失眠的分子机制和药效物质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
  • 梁雪娟, 陈玲珑, 冯小龙, 刘巨立, 彭艳梅, 田其学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76-2086.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神曲不同原料组成(配方)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菌群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六神曲治疗便秘的潜在功能,动物实验建立脾虚便秘小鼠模型,正常组(MC)灌胃无菌水,模型组采用番泻叶水煎液灌胃7 d后限制饮食饮水8 d。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MM)组、六神曲S1(MS1)组、六神曲S2(MS2)组、六神曲S3(MS3)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无菌水,MS1组、MS2组、MS3组小鼠分别灌胃六神曲S1,S2,S3持续干预7 d。干预结束后,分别收集小鼠血液样本和小肠黏膜样本进行胃肠激素胃动素(motilin,MTL)和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测定及小肠黏膜菌群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网络药理学得到六神曲治疗便秘的信号通路涉及胃酸分泌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脾虚便秘小鼠体重变化率显著下降,不同配方六神曲干预后小鼠体重变化率较同时期正常组均显著上升,与模型组相比有上升。不同配方六神曲均能提高脾虚便秘小鼠粪便含水率至正常水平。脾虚便秘小鼠MTL水平明显降低,不同配方六神曲干预后,各干预组GAS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MS2和MS3组小鼠MTL水平明显上升。不同配方六神曲干预均能有效恢复脾虚便秘小鼠肠道黏膜菌群物种组成结构。LEfSe分析显示,与MM组比较,不同配方六神曲干预均能降低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ulum,Coriobacteriaceae_UCG_002丰度;六神曲S1和S3干预能显著增加Lachnospiraceae_UCG_001丰度,六神曲S2和S3干预能显著升高PsychrobacterAtopostipes丰度,降低Streptococcus丰度。相关性分析发现,MS1组的特征菌属Mucispirillum、MS2组的特征菌属Psychrobacter,Paenalcaligenes及MS3组的特征菌属Psychrobacter均与MTL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配方六神曲能调节胃肠激素MTL水平,恢复脾虚便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调节肠道优势菌丰度。Bifidobacterium,Faecalibaculum,Psychrobacter等菌属是不同配方六神曲干预脾虚便秘小鼠的肠道关键菌属。六神曲可能通过调节脾虚便秘小鼠肠道中Psychrobacter菌群丰度,提高MTL分泌水平进而改善脾虚便秘。
  • 曹婷, 王雪, 袁丹, 赵文杰, 汪敏, 刘阿利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87-2093.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吸入用雷芬那辛溶液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APSD)测定方法,为后续该仿制药的质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新一代撞击器测定吸入用雷芬那辛溶液的APSD,采用HPLC测定雾化气溶胶含量,通过微细粒子剂量、微细粒子分数、质量中位数空气动力学粒径和几何标准偏差等参数评价吸入用雷芬那辛溶液的体外雾化特性。结果:该方法的精密度及耐用性良好,各层级间损失可忽略不计;雾化10 min时,能够雾化完全;流速15 L·min-1(±5%)范围内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不同试验条件下(20~25 ℃、35% RH~55% RH)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3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压缩雾化器测定APSD结果有差异,PARI BOY型雾化器适用于该品种APSD测定。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吸入用雷芬那辛溶液的APSD测定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确定了合适的压缩雾化器,可为后续该药品质量研究提供依据,为吸入溶液的体外雾化特性开发提供参考。吸入用雷芬那辛溶液;空气动力学粒径分布;雾化器;新一代撞击器;HPLC法
  • 隋鑫, 王华伟, 李晓斌, 吴秀君, 李美烨, 王宁, 王文萍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94-209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克立硼罗软膏在中国健康受试者外用条件下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国产受试制剂与原研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单次给药、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试验设计。入组36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周期空腹状态下均匀涂抹克立硼罗软膏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4.0 g。采用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克立硼罗的血药浓度。采用SAS 9.4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对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健康受试者空腹状态下涂抹克立硼罗软膏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0 g后的药动学参数如下: Cmax的算数均值分别为29.39和29.25 ng·mL-1,AUC0-t的算数均值分别为288.32和294.07 ng·h·mL-1,AUC0-∞的算数均值分别为291.07和296.54 ng·h·mL-1。Cmax,AUC0-t,AUC0-∞几何均值的比值分别为98.55%,97.28%,97.35%;90%置信区间分别为91.26%~106.41%,90.20%~104.93%,90.37%~104.88%。结论:克立硼罗软膏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 黎明霞, 徐冠玲, 孙梦豫, 张凤, 马嘉慕, 杨咏琪, 杨雨晴, 应乐天, 姚鉴玲, 曹妤, 折改梅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099-210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莪术-三棱药对水煎液的化学成分及其抗卵巢癌作用机制。方法:综合应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分离鉴定;挖掘GEO数据库,获取卵巢癌患者相比正常人群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筛选核心靶点,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靶点-化合物的结合能力。结果:从莪术-三棱药对水煎液中分离鉴定得到19个化合物,包括12个倍半萜类和7个含氮化合物,分别为呋喃杜松-1(10),6,8-三烯-4-磺酸(1)、姜黄诺醇(2)、二氢姜黄醇酮(3)、红花菜杜松烷C(4)、蓬莪术环氧酮(5)、温郁金K(6)、蓬莪术环二烯酮(7)、吉马酮(8)、蓬莪术内酯B(9)、莪术洛内酯B(10)、莪术烯醇(11)、蓬莪二醇(12)、环(脯氨酸-缬氨酸)(13)、环(丙氨酸-脯氨酸)(14)、环(亮氨酸-脯氨酸)(15)、d-紫堇碱(16)、四氢巴马汀(17)、腺苷(18)、尿苷(19);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2 239个,核心靶点为PTGS1,PGR,TOP2A等,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化合物1~19均为首次从莪术-三棱药对水煎液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7为首次从莪术或三棱单味药中分离得到,莪术-三棱药对可能通过PTGS1,PGR,TOP2A等靶点发挥抗卵巢癌作用。
  • 药物安全与合理应用
  • 许诺铭, 江欣悦, 贺小宁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109-2116.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评估度普利尤单抗对比奥马珠单抗作为背景疗法的附加治疗用于重度哮喘患者的经济性。方法:构建Markov模型,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发表文献和临床专家咨询获得临床疗效、健康收益及成本数据,计算并模拟2种治疗方案下患者的终身疾病转归、效用及成本。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指标,以2倍人均GDP(178 716元,2023年)作为成本-效果可接受阈值。同时,进行情境分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度普利尤单抗组和奥马珠单抗组的总成本分别为679 459元和615 213元,健康产出分别为13.11和12.68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增量成本为64 246元,增量QALYs为0.43,ICER为149 661元·QALY-1,低于阈值,表明度普利尤单抗具有经济优势。情境分析中度普利尤单抗的经济优势更加明显,若采用2024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的度普利尤单抗谈判价格,则度普利尤单抗呈绝对优势。敏感性分析验证了上述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以2倍人均GDP作为成本-效果可接受阈值,度普利尤单抗相比于奥马珠单抗用于重度哮喘患者显示出成本-效果优势。
  • 马冰洁, 王雨, 苍爱军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117-2121.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氟维司群所致血液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探讨其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方法:筛选分析2021年9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我院上报的氟维司群所致血液系统ADR病例,探讨氟维司群导致血液系统ADR的特点。结果:发生ADR的患者以7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主。ADR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毒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2例属于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新的严重ADR。从时间分布来看,ADR多发生于首次用药后 15 d 内。此外,研究还发现,当氟维司群与CDK4/6抑制剂(如阿贝西利)或抗HER2靶向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加重其血液系统毒性。在处置方面,通过对症治疗(包括停药、输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促血小板生成素等措施)后,多数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结论:氟维司群单药或联合治疗可能引发骨髓抑制,尤其需警惕老年患者及联合用药时的血液学风险。建议用药初期加强血常规监测,完善说明书未载明的ADR警示,以优化临床用药安全。
  • 杨会举, 刘佃温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9): 2122-212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9.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复方黄柏液涂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腐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湿热下注、热毒蕴结证的治疗。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该制剂安全性强,疗效显著。为进一步规范复方黄柏液涂剂在混合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本学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就其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关键问题展开系统论证,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