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4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5-07-31
  

  • 全选
    |
    新药述评与论坛
  • 刘波, 张宏艳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457-1464.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ebrile neutropenia,FN)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严重影响治疗进程,增加死亡风险及经济负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刺激成熟、功能性中性粒细胞的产生,可用于预防FN的发生,包括短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长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及新一代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c融合蛋白(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Fc fusion protein,rhG-CSF-Fc)。虽然国内已经发布了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诊断及治疗共识,但仍缺乏针对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预防的相关共识。为正确评估患者发生FN的风险,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参照既往中性粒细胞减少及FN相关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结果,探究FN的预防路径以及G-CSF类等药物预防FN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价值,形成FN的临床预防专家共识,为国内肿瘤治疗医师提供建议和参考。本共识涵盖了最近获批的G-CSF新型治疗药物—rhG-CSF-Fc融合蛋白的临床指导意见。
  • 史蕤, 张艳华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465-1469.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消化系统肿瘤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其中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早诊早治改善了我国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现状,但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综合治疗仍是治疗难点,特别是后线治疗仍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曲氟尿苷替匹嘧啶(trifluridine and tipiracil,TAS-102)是复方制剂,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RECOURSE和TERRA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TAS-102组与对照组相比,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均显著延长。针对转移性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TAGS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AS-102组OS和PFS亦显著延长。TAS-102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多为1~2级,可耐受。国内外指南推荐TAS-102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后线选择。本文主要介绍TAS-102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试验和安全性信息等内容,以期有助于其临床应用。
  • 白雪, 于凡, 欧阳雪宇, 周静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470-1477.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首先梳理了涉及补交实验数据的最新行政和司法实践案件,研究了我国医药化学领域补交实验数据的整体现状,并通过研究“失败”和“成功”的典型案件,探讨接受补交实验数据的条件和要求,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有效补交实验数据来满足可专利性要求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总结。
  • 翟金龙, 傅书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478-148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8—2023年京津冀地区部分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首先利用两阶段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对企业研发与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算,其次利用Tobit模型探究可能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结果:京津冀地区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整体效率、研发阶段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效率均值分别为0.129,0.265和0.622,化学药整体创新效率优于生物药和中药行业;Tobit模型结果中,公司成立年限、政府补助、市场竞争力和融资约束对整体创新效率的系数值分别为-4.116,-0.028,0.326,15.171。结论:京津冀地区医药制造业上市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均未达到有效状态,且存在行业差异;公司成立年限、市场竞争力和融资约束是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政府补助未起到正效应;政府应建立创新药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创新效率和激励政策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
  • 焦梦宁, 胡宝祥, 郭武栋, 王立慈, 孙超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486-1491.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B/S)架构的医院药品全流程闭环追溯系统上传药品追溯码信息的情况及其对医院药事管理和医保基金监管的影响。方法: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采用B/S架构,以实现药品全流程闭环追溯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建设。结果:基于此系统,医院打通了从生产厂商-流通企业-医院-患者的药品流通追溯全流程,破解了药品追溯码在流通和应用中的“断链”难题,实现了整链条闭环。研究结果发现,基于B/S架构的数据上传系统部署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结论:药品全流程闭环追溯管理系统可实现药品效期管理信息化,创新药学服务模式,强化参保人权益,实现两票制无纸化办公并增强医保基金的监管能力。
  •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巡礼
  • 郭春彦, 戚淑叶, 张怡, 孙一鑫, 游龙泰, 张萌, 王谦, 丁倩, 梅冬, 王晓玲, 郭鹏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492-149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电子舌智能感官技术与儿童口尝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清热化痰类中药口服制剂(小儿肺热咳喘制剂)在儿童中的适口性。方法:首先基于电子舌智能感官技术从5个品规的小儿肺热咳喘制剂中筛选出味觉响应值较好的2种制剂,再通过儿童口尝试验结合我院自主研发的儿童面部表情分析系统(child FEAS)优选出适口性最佳的制剂。电子舌智能感官评定统计分析采用完全随机单因素实验多组间两两比较,儿童口尝试验采用SAS 9.4统计软件中秩和检验法处理数据。结果:结合电子舌智能感官技术及儿童口尝试验结果,优选出适口性较好的口服制剂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结论:本研究以儿童常用清热化痰类中成药为示范品种,利用体外评价与儿童口尝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无法准确描述客观感受的低龄儿童,使用自主研发的面部表情分析系统获取药品口尝后的真实感受,结合视觉模拟量表及访谈进行综合评估,验证了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证实儿童用中药适口性评价可以通过良好的研究设计有效开展。未来尚需进一步完善儿童面部表情基本数据和参数以及分析算法的迭代,同时继续探索中药复方制剂的适口性评价方法。
  • 生物医药前沿
  • 姜宇, 徐婷婷, 周莉, 李晨洁, 瞿琳, 邱云良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499-150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抗体不仅不能有效地中和病原体,反而增强了病原体感染细胞或导致更严重疾病的现象。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的ADE现象是一个较为复杂且仍在研究中的领域。目前的研究表明,在MERS-CoV感染中发现了ADE 现象,但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这可能导致疫苗研发的风险增加。本文综述了MERS-CoV中ADE效应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药物研发中ADE现象的思考,为疫苗设计及抗体类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综述
  • 白玉涵, 岳文, 宫国华, 毛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06-1514.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全球第一大慢性肝脏疾病,也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NAFLD使糖尿病并发症进一步恶化,而高血糖加速了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发展。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构成的第一次打击贯穿于NAFLD的整个发病过程。鉴于IR在NAFLD中的关键作用,许多降糖药物正在被评估其对NAFLD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的研究数据表明新型降糖药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肝酶、减轻体重的同时对肝脏脂质代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就三大类新型降糖药即肠促胰岛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对肝脏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合理应用和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 临床研究
  • 孟淑辉, 冯静静, 管民, 马振凯, 周志龙, 吴立恒, 朱良付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15-1520.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通络祛痛膏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23年1月—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给予电针治疗后穴位贴敷通络祛痛膏,选取(病变侧)曲池、小海、天井,(病变侧)颈4~7夹脊穴;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联合电针方案治疗,均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评价两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对照组约74%,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3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2.44±0.47)低于对照组(4.78±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瘙痒情况,临床医师观察评估后予以药膏涂抹或停药后,症状减轻,不影响临床疗效,两组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络祛痛膏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缓解颈椎病症状以及缩短疾病的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药物临床试验规范与进展专栏
  • 谢振伟, 封宇飞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21-152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我国暂停的药物临床试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暂停试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因,为申办方、研究机构和审评机构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收集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的暂停试验信息,对暂停试验的药物类型、试验范围、适应证类型、试验备案时间、临床试验分期、试验中心分布及暂停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平台暂停临床试验项目448项,约占总登记项目的10.65%。暂停试验以化学药品为主(70.76%),其次为生物制品(20.98%)和中药/天然药物(8.26%)。从临床试验分期来看,生物等效性试验暂停最多(35.04%),其次为Ⅲ期(23.66%)、Ⅰ期(20.54%)和Ⅱ期(19.20%)临床试验。国内临床试验(83.04%)暂停比例高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16.96%)。暂停试验涉及的主要适应证包括肿瘤(25.22%)、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18.53%)、免疫及抗感染(10.71%)等。暂停原因中,企业开发计划及资金问题最为突出(32.59%),其次为试验结果未达预期(21.88%)和试验方案调整(12.72%)。不同类型药物和试验分期的暂停原因存在差异,如生物等效性(BE)试验暂停多因试验结果未达预期,而Ⅰ~Ⅲ期临床试验则主要受企业开发计划及资金影响。结论:药物临床试验暂停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其主要原因包括企业开发计划及资金问题、试验结果未达预期等。因此,申办方、研究机构和审批机构需加强对临床试验的监管及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试验暂停,以保障受试者的权益并促进药物研发高效进行。
  • 董乃嘉, 杜雅薇, 吴圣贤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26-1530.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如何在临床试验中建立数据监查委员会(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 DMC)以及该委员会应该如何履行其职责,以期为我国临床研究建立DMC提供参考。方法: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为例,主要围绕DMC建立目的、研究开展前准备以及实施过程中依据期中分析结果对后续决策所做出指导的具体工作情况展开介绍分析。结论:DMC的建立不仅能保障受试者的安全与利益,同时也能保证试验结果的科学性,提高试验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 实验研究
  • 孟玉静, 赵振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31-153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8(adeno-associated virus 8,AAV8)-blinatumomab(以下简称A-BLI)治疗淋巴瘤的临床前药效。方法:过表达CD3/CD19的A-BLI转染293T细胞,qPCR检测blinatumomab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blinatumomab与CD3/CD19结合亲和力,Steady-Glo®萤光素酶试剂检测blinatumomab促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ma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PBMC)杀伤CD19淋巴瘤细胞效果;体内实验采用A-BLI给药后检测小鼠人源化模型肿瘤大小、小鼠体重、外周血CD45+细胞比例以及blinatumomab浓度。结果:转染A-BLI的293T细胞blinatumomab高表达,与CD3/CD19结合并促进hPBMC对CD19高表达细胞的杀伤;在体内,A-BLI单次静脉给药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并且不影响小鼠体重,外周血CD45+细胞比例升高,blinatumomab血药浓度在给药2周后达到峰值,到给药第7周未观察到浓度降低。结论:在体外实验中,A-BLI靶向CD19特异性杀死CD19肿瘤细胞。在体内实验中,A-BLI长期稳定表达,抑制小鼠淋巴瘤的生长,促进CD45+细胞增殖。
  • 杨胜晋, 刘金洁, 邓世俊, 鲁诚, 刘燕娇, 张祎, 王睿睿, 张丽娟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39-1547.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乌梅丸缓解特应性皮炎小鼠的药效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乌梅丸高剂量组、乌梅丸低剂量组5组。除正常组右耳涂抹20 μL无水乙醇溶液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2 nmoL卡泊三醇(calcipotriene,MC903)溶液 20 μL 反复涂抹右耳,连续10 d,左耳均不做处理。观察小鼠搔抓行为及耳部表皮受损情况,测量小鼠左右耳片厚度差、重量差,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耳组织表皮层组织病理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真皮层中肥大细胞浸润数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外周血中TSLP,IL-33,IL-4,IL-13,IgE水平。结果:乌梅丸剂量组小鼠耳部皮损特应性皮炎样症状明显缓解,搔抓次数显著减少(P<0.001),左右耳厚度差降低(P<0.001)、重量差降低(P<0.05),耳部皮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表皮层增厚程度减弱(P<0.05)、真皮层肥大细胞浸润数目减少(P<0.01),外周血TSLP,IL-33,IL-4,IL-13,IgE等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乌梅丸可通过抑制表皮角质形成细胞TSLP/IL-33因子的释放,降低Th2型炎症因子和IgE产生,进一步减少肥大细胞浸润、发挥缓解特应性皮炎的药效作用。
  • 项梦茹, 李显庆, 堵伟锋, 吴虹, 谢子立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48-1553.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往复架法对双氯芬酸钠贴体外释放度进行研究,测定溶出曲线并对溶出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方法:采用往复架法对双氯芬酸钠贴在不同介质[磷酸盐缓冲液(pH 6.8,7.0,7.4)以及生理盐水]、不同往复频率(15,30,45 dip·min-1)和不同材质双面胶(3M-VHB材质、3M-PET材质、3M-无纺布材质)的24 h体外释放进行考察。以HPLC法测定,采用DDsolver软件对溶出数据分别进行零级模型、一级模型、Weibull模型、Korsmeyer-Peppas模型、Higuchi模型拟合,确定最优释放模型。结果:双氯芬酸钠贴在圆筒样品架、 3M-无纺布材质双面胶固定、往复频率30 dip·min-1、振幅2 cm、溶出介质磷酸盐缓冲液(pH 7.4)体积800 mL条件下,释放度测定方法最佳。3批样品24 h累积释放量分别为(55.44±1.74)%,(52.34±1.04)%和(65.39±1.38)%,释放最优模型均为Weibull模型,释放方程分别为F=100×{1-Exp[-((t+0.130)0.739)/13.158]},F=100×{1-Exp[-((t+1.021)0.720)/13.791]}和F=100×{1-Exp[-((t-0.481)0.629)/6.911]},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3,0.999 1和0.997 7。结论:往复架法可用于双氯芬酸钠贴释放度测定,其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相关贴剂采用往复架法开展质量研究提供参考。
  • 药物安全与合理应用
  • 李彤, 朱文涛, 薛培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54-1563.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开展盘龙七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综合评价。方法: 基于循证医学、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创新性、可及性、药品质量保障性和中医药特色8个维度对盘龙七片的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① 安全性:盘龙七片上市前未见明显急、慢毒性,上市后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Meta分析显示盘龙七片联合西药较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② 有效性:Meta分析显示盘龙七片联合西药较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总有效率更高(RR=1.26,95%CI[1.14,1.39],Z=4.49,P<0.000 01)、治疗后VAS评分更低(MD=-1.74,95%CI[-2.58,-0.90],Z=4.06,P<0.000 1)、治疗后DAS28评分更低(MD=-0.98,95%CI[-1.26,-0.70],Z=6.81,P<0.000 01)。③ 经济性:成本-效果分析显示盘龙七片联合西药治疗组是效果更好但成本有所增加的方案。④ 适宜性:盘龙七片说明书信息完整,储存条件简单;问卷结果显示在药品信息、用药依从性和药品使用方面适宜。⑤ 药品质量保障性:盘龙七片自上市以来无药品召回情形,全检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原料来源明确稳定可持续。⑥ 创新性:调查结果显示盘龙七片能满足临床需求;盘龙七片是结合疾病特点经现代科学工艺精制而成,具有理论和工艺创新性。⑦ 可及性:盘龙七片价格水平较低,患者可负担性较好,临床使用覆盖较广。⑧ 中医药特色:盘龙七片源于民间验方,上市后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骨病并被七部临床诊疗指南列为推荐用药,颇具中医药特色。结论: 盘龙七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较好,可为临床用药和科学决策提供循证参考。
  • 刘洪雷, 赵双, 刘诗卉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4): 1564-156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4.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分析某三甲医院各临床科室接诉即办工单量的影响因素,探索降低工单量的关键指标,为优化管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整理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三甲医院42个临床科室的接诉即办工单量数据,采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GLM)建立回归方程,以最大似然估计算法求解接诉即办工单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临床实践解释每个因素对工单量的影响程度。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门诊人次数量(β=-19.738,P=0.050)、病房病死率(β=-7.688,P=0.050)、床位使用率(β=0.751,P=0.033)与工单总量密切相关。结论:医院应从合理规划床位资源,控制病床使用率;加强危重患者管理,降低病房病死率;加强门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控制接诉即办工单总量;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措施,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以实现医院“接诉即办”工作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