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3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5-06-30
  

  • 全选
    |
    新药述评与论坛
  • 杜慧, 肖宇锋, 张玢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33-1243.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总结全球小核酸药物的上市及临床研究现状,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利用药物早期研发情报数据库检索上市及临床在研的小核酸药物并对这些药物的分类、研发国家及机构、靶点、适应证和递送系统等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截至2024年9月18日,全球共有17个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192个小核酸药物处于临床研究状态,其中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和小干扰RNA药物数量较多。大多数临床在研的小核酸药物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适应证已逐渐从早期的遗传病拓展到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领域,其中N-乙酰半乳糖胺偶联物是应用最广泛的递送系统。我国小核酸药物发展态势良好,企业管线布局以乙型肝炎和慢性病为主。结论:小核酸药物已成为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后的第三大类药物,其研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多学科合作开发肝外递送系统以及加强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共同助力推进临床转化。
  • 张燕玲, 马茗舒, 梁云, 邵蓉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44-1249.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罕见病药械产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工作,也是增强患者及家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措施。既往研究侧重关注罕见病药械产品的发展效率和保障程度,鲜少讨论罕见病药械产品发展对产业的价值。本研究发现,罕见病药械产品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具备经济价值、科技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为抢占生命科学技术战略制高点提供突破口,为我国发挥人口优势、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新机遇。探析罕见病药械产品发展的价值,有助于推动各相关方形成共识合力,携手为提升群众健康福祉而努力。
  • 王明慧, 李军, 张怡萌, 董方正, 谢欣蓉, 邬镜净, 吕奕, 茅宁莹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50-1257.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完善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政策及更好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对象-政策工具-创新价值链3个维度对2008—2023年江苏省省级及市级层面发布的244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结果: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政策的政策工具类型不均衡,偏向环境型和供给型工具,需求型工具使用较少;政策工具在生物医药产业活动各阶段分布不均衡,整体以环境型政策工具为主;需求型政策工具仅在产品使用环节应用最多,在其他环节使用较少;供给型政策工具在临床研究和产品生态环节使用较多,在产品上市、产品生产、产品使用环节使用较少。结论:江苏省应均衡设置生物医药创新政策工具,打通“最后一公里”,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巡礼
  • 苏海, 张文婧, 庄杰, 牛剑钊, 刘倩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58-1262.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测定丁酸氯维地平中的总砷含量,探究不同测定方法对药物中砷元素杂质含量测定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用微波消解法对样品进行完全消解,通过2种测定方法对丁酸氯维地平中的砷元素杂质进行定量分析,对比2种方法的前处理过程、技术特点及方法学相关参数,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与适用场景。结果:微波消解法和仪器分析法步骤简便、耗时短、所需试剂少、安全无污染,明显优于传统消解法和砷盐检查法。ICP-MS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较高的灵敏度,优于AAS法。ICP-MS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而AAS法在低浓度下的准确度较低,2种方法的样品测定结果基本一致。ICP-MS法具有优良的检测性能,特别适用于砷元素的痕量至超痕量定量分析。结论:本研究对丁酸氯维地平中砷元素杂质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为其整体质量评估和标准制(修)订提供参考。研究表明,ICP-MS法较AAS法更适合作为药物中砷元素杂质的检测技术。
  • 综述
  • 汪阳, 王凤荣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63-126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四逆汤来源于《伤寒论》,主治“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是我国东汉时期神医张仲景用于治疗少阴阳虚寒盛之主方,具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之功效,临床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四逆汤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调控细胞凋亡、减轻内质网应激、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等有关。本文对四逆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 张鑫怡, 王天悯, 陈寅波, 张鹏, 朱雪焱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69-127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是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重要靶点。作为一种新兴靶点,该类药物相较传统靶点药物具有许多独特优势,其代表药物司美格鲁肽的成功吸引了大量企业及个体科研机构投入研究。然而,目前该领域的上市药物均为肽类,小分子药物能弥补肽类药物天然存在的一些不足,因此成为当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热门方向。本文总结了目前已知的小分子GLP-1R激动剂,并对其研发背景、特点及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旨在为进一步探寻T2DM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 药物临床试验规范与进展专栏
  • 方莹莹, 王兴河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76-1279.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复发和难治性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加大,T细胞治疗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行法规和最新指导原则的分析,结合T细胞治疗抗肿瘤药物早期临床试验的特殊性,对其风险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在药物特殊性方面,强调了T细胞治疗具有独特的代谢过程,且存在高风险性。在抗肿瘤早期临床试验的特殊性方面,强调了T细胞供体和入选患者的特点和要求。对于风险控制而言,在设计方面,强调安全源于设计,阐明T细胞治疗效力与其植入或转导效率有关,需要注意非活性颗粒等物质对其治疗效力和剂量的影响,同时建议采用剂量回填、机器建模和模拟、中期分析等方法实现剂量优化。在管理方面,强调安全源于管理,建议加强严重不良事件的管理,强调在研究者手册、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等方面加强管理。在实施方面,结合细胞治疗药物的制备和运输复杂环节,提出可行性意见,建立多方共建、高效整合的风险控制模式。
  • 实验研究
  • 汪盛华, 王书娟, 闫明, 王欣, 章晨峰, 王振中, 周恩丽, 肖伟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80-1288.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通塞脉颗粒的药辅比例并对其溶化性进行改进。方法:以通塞脉颗粒的休止角、吸湿率、成型率、溶化率与颗粒溶解液状态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方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与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合混料设计优化通塞脉颗粒药辅配比,以改善颗粒的溶化性。并以验证批颗粒二级物理属性指标,构建其物理指纹图谱,评价批次间颗粒质量属性一致性。结果:按AHP-CRITIC混合加权法得到的颗粒溶化率、溶解液状态、成型率、休止角与吸湿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96 6,0.369 2,0.063 8,0.169 9与0.100 6,结合混料设计结果确定通塞脉颗粒最佳配比为通塞脉干膏粉∶甘露醇=15∶2。基于该药辅配比构建验证批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各批次间物理属性相似度均>0.9,批次间差异较小。结论:优化后的通塞脉颗粒溶化性较好,物理属性批次间一致性较高,可改进生产工艺制剂溶化性问题。
  • 左甜甜, 谢思敏, 金红宇, 刘静, 程显隆, 魏锋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89-1295.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法测定地龙和全蝎中铅(Pb)、砷(As)的残留量,并建立体外生理提取法(in vitro 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 in vitro PBET)模拟消化/Caco-2细胞模型考察地龙和全蝎中Pb,As的生物可给性。方法:采用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CR)法对Pb和As暴露产生的致癌性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细胞转运后地龙中Pb和As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6.21%~25.37%和29.33%~65.36%,全蝎中Pb和As的生物可给性分别为26.89%~74.23%和18.98%~56.78%。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以重金属的总量计算,7批地龙中As的CR值高于10-4,致癌风险较高;经过细胞转运后,所有批次地龙和全蝎中Pb和As的CR值均低于10-4,致癌风险可接受。结论:该研究基于生物可给性,建立地龙和全蝎中重金属致癌性风险评估新模式,为科学、客观地评估中药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并为限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 童彦军, 伏署光, 陈同, 冯娇丽, 刘翔鹏, 张建斌, 李佳林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296-1301.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疫苗生产过程的工艺稳定性和产品的储存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评价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的质量稳定性。方法:对连续生产的3批疫苗产品,在不同生产阶段分别取样检测病毒滴度等各项质量属性,利用统计学方法对3批产品的批内均一性、批间一致性及储存稳定性进行统计评价。结果:连续生产的3批产品在工艺稳定性方面,无论是批内均一性还是批间一致性,总病毒滴度G和蔗糖含量的RSD均<3%,各型病毒滴度G2,G3和G4的RSD均<6.5%,说明3批产品批内或批间数据离散程度较小,工艺稳定性良好。储存稳定性方面,3批产品各项质量属性在储存期间内均符合质量标准;病毒滴度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趋势,拟合优度 R范围为50.45%~90.23%,病毒滴度月平均下降量<0.1 lgCCID50·mL-1;相关矩阵分析发现,病毒滴度的批间相关系数(r)均>0.5,表明在产品储存期间批次间的病毒滴度下降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工艺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口服三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Vero细胞)具有较好的质量稳定性,在现有的生产工艺条件下,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既定用途的有效产品。
  • 高黎, 郑远腾, 王海涛, 靳梦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302-1312.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斑马鱼癫痫模型,研究中药天南星醇提物(the alcohol extract of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BLU)的抗癫痫活性及内在机制。方法:通过浓度耐受实验确定天南星醇提物的工作浓度,预处理斑马鱼24 h,采用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e,PTZ)诱导癫痫模型,分析癫痫发作潜伏期、癫痫样行为、脑电信号异常情况。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癫痫标志基因和炎症调节基因的表达,并通过转录组学分析挖掘潜在靶点,利用RT-qPCR验证。进一步分析天南星醇提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并通过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其与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PTZ模型组斑马鱼表现出癫痫样症状,癫痫标志基因 c-fos 过度表达,脑电信号异常。与PTZ组相比,天南星醇提物处理组斑马鱼癫痫潜伏期显著延长,癫痫样行为减少,脑电活动得到抑制。机制研究发现,天南星醇提物可通过调节神经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发挥抗癫痫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天南星醇提物中的主要黄酮成分可与炎症蛋白Anxa1c,Il1b和Ptger1a结合。结论:中药天南星醇提物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发挥抗癫痫活性,炎症蛋白Anxa1c,Il1b,Ptger1a为潜在靶点,为癫痫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 药物安全与合理应用
  • 黄果, 隋梦芸, 朱贺, 韩晟, 史录文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313-1321.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对比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s,DFU)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Meta分析比较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构建决策树模型,对2种方案治疗DFU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17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1 118例DFU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h-aFGF组的有效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3,95%CI(1.06,1.44),P=0.008];rh-aFGF组的创口完全愈合时间短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9.97,95%CI(-13.87,-6.08),P<0.01],两组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成本-效果分析显示:rh-aFGF方案的成本较生理盐水方案低,临床有效率较生理盐水方案高,rh-aFGF方案具有经济性。敏感性分析显示,基础分析结果较为稳健。结论:rh-aFGF方案在治疗DFU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性方面都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生理盐水),rh-aFGF方案为优势方案。
  • 占梦汝, 李艳, 田晨惠, 张芮豪, 曹译, 陈平钰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322-1331.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通过开展系统评价和药物经济学评价,对复方碳酸钙颗粒治疗营养性佝偻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营养性佝偻病提供用药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构建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碳酸钙颗粒治疗营养性佝偻病有效率、复发率、骨密度Z值均优于碳酸钙D3颗粒,二者安全性无显著差异;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复方碳酸钙颗粒相比于碳酸钙D3颗粒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R)值为4 261.91元·例-1,相比于小儿碳酸钙D3颗粒的ICER值为4 244.73元·例-1,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复方碳酸钙颗粒治疗营养性佝偻病的有效性优于碳酸钙D3颗粒,二者安全性无显著差异,复方碳酸钙颗粒治疗营养性佝偻病有较高概率具有经济性。
  • 徐珍珍, 赵小琴, 翁捷, 郭文彬, 高巧珍, 张玮嘉, 许贞书, 林艳娟, 连晓岚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332-1337.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设计,旨在对比分析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全程化管理中使用第3代静脉铁剂羧基麦芽糖铁(ferric carboxymaltose,FCM)或口服铁剂治疗在提升血红蛋白(haemoglobin,HGB)和铁蛋白(ferritin,SF)水平以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23年6月—2024年10月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经门诊确诊IDA且持续就诊者的研究对象资料,共纳入96例患者使用FCM,73例患者口服多糖铁复合物,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治疗4周后HGB和SF的提升情况、贫血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估。结果:FCM组与口服铁剂组比较,HGB提升值[(40.77±18.17) g·L-1 vs (27.82±16.99) g·L-1P<0.01]和SF提升值[(109.17±159.30) μg·L-1 vs (10.55±32.15) μg·L-1P<0.01]显著增高。用药前患者HGB水平低和静脉铁剂有效的补铁治疗方式是HGB提升的关键因素。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FCM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为主,口服铁剂组以胃肠道不适为主。结论: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的真实世界单中心背景下,第3代静脉铁剂FCM在治疗IDA方面展现出快速提升HGB及SF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势,建议在IDA患者全程化管理中发挥其优势作用。
  • 耿继红, 都彩莹, 韩冰, 张传洲, 全香花
    中国新药杂志. 2025, 34(12): 1338-1344. https://doi.org/10.20251/j.cnki.1003-3734.2025.12.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阿贝西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7月关于阿贝西利发生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4篇,涉及患者35例,其中包括女性31例(88.57%)和男性4例(11.43%),且以60岁以上的患者居多(18例,51.43%)。所患疾病多为乳腺癌(30例,85.71%)。发生不良反应时间为服药后4 d~23个月,主要集中在开始服药6个月内(25例,71.43%),主要累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其中23例(65.71%)患者采取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改善,2例(5.71%)患者因肺损伤治疗无效死亡。可见,阿贝西利存在潜在致死风险。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对阿贝西利不良反应的防范与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